【經營方略】控制原則與自由創新

 

國際競爭力要同時打贏5場人才戰

 

策略大師哈默爾vs.玉山金控董事長黃永仁對談

資料來源: 2012/07/11天下雜誌第501期整理/吳韻儀整理

黃永仁(簡稱黃) 哈默爾(簡稱哈)

 

黃:面對挑戰,企業必須創新、適應未來,同時也必須保留企業

優良傳統。如何打造能不斷進化、創新求變並擁有良好文化

的組織?

哈:今天很多企業領導人苦惱、掙扎的問題是如何建立既具有規模

優勢、又能保持彈性的組織。希望組織非常有紀律、積極主動,

各部門專注於各自的執掌,同時又能夠主動為組織發現新機會

並且快速掌握機會。這的確困難,因為絕大部份的企業還困在

第一代的管理中。第一代管理是過去一百年、工業革命的偉大

成就,核心目的就是控制,讓一群人能夠組織起來,發揮極大

的效率。現在組織要的不只是效率,還要非常有創造力、適應力、

充滿熱情。但這並不意味著組織要放棄控制。例如台灣台積電已

經進步到生產二八奈米的晶片,這仍需組織有高度的控制能力

能做得到。美國的波音公司開發出七八七客機,也需要精密控制

才能讓上千個零件運作無誤。組織現在需要創意、彈性等新特質,

在很多面向與過去的控制相衝突。例如要給員工相當自由才能有

創意;但給予自由可能犧牲控制,以致影響產品無法如期出貨

在實際上,組織不能捨棄控制,要設法在既有控制基礎上,增加

一層新的創新能力。

黃:這樣的概念,如何落實在企業實際做法上

哈:組織要真能夠養成創新等新能力,不是靠引進幾個最佳創新實務

即可,而是要了解這是根本的意識形態差別。控制與自由是兩種

不同意識形態,差別不只在文字上,落實意識形態的原則也不同。

控制原則包括標準化、科層組織、指揮系統等,這些原則會深入

組織各個角落。例如有千百種尺寸來控制產品規格,有預算流程

來控制資金分配運用,有個人目標來控制績效。組織要養成新的

創新能力,就要先了解支持自由意識形態有什麼不同原則。網路

是很好的參照對象。網路的意識形態就是自由,使用者可以自由

選擇連往方向,用文字或圖片等各種方式表達支持或反對意見。

支持這樣自由的原則,包括開放、透明、集體智慧等。領導人要

思考如何將這些自由意識形態原則帶入組織?納入新的原則後,

目前的管理方式可以如何做改變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世典創新經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